【www.ythhrz.com--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渭华起义纪念馆观后感(合集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渭华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近日参观了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的渭华起义纪念馆。熟悉党史和军史的人一定听说过“渭华起义”,因为这次起义孕育了决定我党生死存亡的陕北根据地。

  1927年,国民党右派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标志着大革命失败。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终于有了自己的武装。“八·七”会议进一步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之后,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先后打响。

  武装起义初期主要集中在南方。但渭华起义为北方全面武装反抗做出了表率,更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和领导人物,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并将革命的火种引向陕北,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渭华起义后,当地土豪劣绅组织清乡团,勾结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参加起义、支持起义的党员和人民群众。纪念馆的图板上,展示了这些人残忍杀害起义群众的图片和油画。大部分参加起义的当地人都是20岁上下的孩子,但他们宁死也不说出组织者的名字以及其它机密。笔者在想,是什么让他们信念如此坚定?参观完纪念馆,笔者找到了答案:是党民和军民的鱼水之情让这些参与起义的人义无反顾。

  首先,革命领导人与人民打成一片。当年西北流传这样一首民谣:“正月里,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一心要共产……”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也是渭华起义的主要组织者之一,时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他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就为农民群众伸冤除害、解决实际困难,打倒地主老财,让农民吃上饭、有了田,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刘”,美国记者斯诺则称他为“东方现代罗宾汉”。

  正因如此,刘志丹在当地农民群众当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周恩来称赞他:“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第二,西北工农革命军是我党最早设立政治委员的军队。渭华起义时,刘继曾任西北工农革命军的政委,在部队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全军上下不忘初心,“为人民谋福利”。

  第三,宣传动员贴近百姓,入脑入心。渭华起义前后,使用了大量的民谣和老百姓听得懂的口语进行宣传动员,既上口又好记,方便口口相传。例如,动员百姓加入工农苏维埃的口号是:“不要银子不爱财,光爱工农苏维埃。不爱金子不要钱,光爱人民新政权。”

  再比如,西北工农革命军的布告是这样的文风:……西北工农革命军,他是咱的子弟兵。大家同心一齐干,铲除土豪和财东。贪官污吏都打倒,我们要做主人翁……

  只有让老百姓受益,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才能把党的思想有力地传播出去,才能发动群众“一起干”,这样的政权基础才更加牢固,这样的群众才更有信念,他们的行动才更加有力。这些经验,对我们今天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同样有启发。

第2篇: 渭华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1924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号召共产党员到农村和军队中去,准备力量,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决定在党的力量强大、群众基础较好的渭华地区成立中共陕东特委。1928年5月,在当时的陕西省省委书记潘自力的领导下,渭南和华县地区的农民在渭华原上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及武装力量陕东赤卫队,史称渭华起义。

渭华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起义之一。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西北反动统治阶级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西北人民的斗志,为以后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积累了经验。

我与今年4月在华州区做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时,有幸瞻仰了渭华起义纪念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49平方米,当我刚迈入纪念馆的时候,就被里面庄严肃静的景象所震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渭华起亚烈士纪念馆,它依然屹立在纪念馆南部100米的丘陵高地上。纪念塔高约32米,塔身高19.28米,示意1928年,下设5个台阶,示意5月,面向西北,示意渭华起义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纪念塔呈方形,塔的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塔的背面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纪念渭华起义,缅怀悼念死难英烈的碑文。纪念塔前面是一座农民高举旗帜起义的雕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渭华起义的情景重现。

馆藏革命1400余件,陈列展室7个,起义领导旧居4处,馆内保留了当年起义时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遗址五处,分别是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指挥部——五间厅,十五个砖铺大字,中共华县县委办公楼旧址,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扩大会议遗址,烈士殉难井。

由于时间仓促,我迅速参观完了渭华起义纪念馆的其余展厅,但离去时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渭华起义虽因敌众我寡而失败,但他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如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人物,同时这次革命的火种确漫延至陕北,为数年之后全国革命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现今社会,享受着和平、幸福生活的我们,应该不忘初心,不忘记老一辈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的我们,在当下复杂的社会生活着,虽然做着不同性质的工作,虽然职位的高低有所不同,但是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努力,踏实勤恳的完成每一项任务,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家庭,更是为民族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最真实的一点贡献。

当代的工人,民族的脊梁,祖国的现在和未来正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应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民族大任。我们应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出表率,为中国民族的崛起奋斗。

第3篇: 渭华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渭华起义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华县高塘镇,南依秦岭,北临渭水,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连霍高速和陇海铁路从脚下横穿而过,西距西安90公里,东距华山风景区30公里。总面积37000平方米,由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陈列大厅、中心广场和烈士纪念塔四部分组成,是陕西东部最大的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红色旅游胜地。

1928年5月,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渭华起义爆发。在斗争中建立了革命武装――陕东赤卫队。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旅(许权中旅)根据陕西省委指示,在唐澍、刘志丹等人的率领下,易帜赴义,挥师渭华,挺进高塘,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工农武装相结合,先后建立了48个区、村苏维埃政府。红色革命风暴席卷渭华大地,地方反动政权土崩瓦解,迅速形成了以渭南塔山、华县高塘为中心,方圆约200平方公里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面对蓬勃高涨的革命浪潮,国民党反动当局调集重兵镇压,起义军民同仇敌忾,与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因寡不敌众等原因而失败。渭华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工农群众与军队相结合,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起义之一。它沉重打击了敌人,锻炼了陕西的党组织和人民,为以后建立西北革命根据地积累了斗争经验,培养了干部。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后人,1981年以来,省、市、县、有关部门投资维修了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1988年又建成了渭华起义烈士纪念塔,邓小平同志亲笔为纪念塔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同年建成渭华起义纪念馆并对外开放,习仲勋同志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渭华起义纪念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陕西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馆内收藏文物157件,各类照片1200余幅,文献资料75件(原件32件)。特别是完好地保存着1927年11月共产党员陈述善、李维俊带领高塘、谷堆两校师生,用青砖鹅卵石铺砌的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它被誉为镶嵌在渭华大地上的特殊标语,属国家一级革命类文物。

近年来,华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渭华起义纪念馆建设工作,斥巨资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建立了古朴肃穆的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现代化陈列大厅,园林式的中心广场、巍然屹立的烈士纪念塔四位一体的红色旅游景区。

庄严、肃穆的渭华起义纪念馆,以崭新的面貌和优质的服务,热忱欢迎八方宾朋来此瞻仰学习、观光旅游,尽情领略红色故土那诱人的魅力!

第4篇: 渭华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3月28日,陕西生态水泥机关一党支部组织党员前往渭南市渭华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我很有幸参与此次活动,带着崇敬的心情,深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踏寻先辈足迹,感受红色文化,收获颇丰,感触颇多。

  一路上,初春的阳光洒满大地,透过车窗看到湛蓝的天空,绿色的山川。然而我的心情随着车轮的转动早已到了我们将要到达和瞻仰的目的地——渭华起义纪念馆。从西安出发,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当我们的车缓缓驶入景区时,令我感到惊喜的是,景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跟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办理入场后,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走进了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为依托建立起来的革命纪念馆,全馆由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陈列大厅、中心广场、烈士纪念塔四部分组成,收藏文物157件,各类照片1200余副,文献资料75件(原件32件)。馆内庄严肃穆,气氛凝重,看着一张张承载历史的照片,一件件让人心酸的生活器具和简易武器,简陋、质朴,令人感动,这些普通的武器似是充满了无穷的战斗力,在艰苦的岁月,伴随着革命先烈开展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条件是有限的,但是革命的信心和决心永远不受局限。

  渭华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员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一九二一年就有魏野畴、王尚德等同志传播马列,后来农协普遍成立,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陕西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渭华这块群众基础好、斗争热情高的地方进行革命武装斗争。党团组织选取渭南的赤水职校和华州的高塘小学委立足地,秘密组织、收集武装准备暴动,农运学运进一步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和反革命的镇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听着讲解员讲述先烈们艰难前行的革命历程,那个革命年代的斗争生活仿佛在我眼前显现,先烈们经历千难万险,不惜牺牲自己,期待着曙光来临的那一天,这种无私的牺牲精神让人震撼,崇敬之情在我心间油然而生。回想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和鲜血铸造了巍巍丰碑,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艰苦岁月里依然威武不屈,乐观向上的革命先烈,不会忘记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所付出的一切,他们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最令我感到震撼的还是那句特殊的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据介绍,这幅标语上原本只有“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这10个字,是当时高塘和谷堆两校的师生1927年为悼念李大钊等烈士,用青砖和鹅卵石铺砌而成。1928年5月,渭华起义爆发后,刘志丹到达这里,发现了这一鼓舞人心的标语,于是就命令警卫员将它重新加以点缀,添加了“同志们,赶快”这五个大字。起义失败后,刘志丹在撤退时,就命令警卫员将它用黄土掩埋起来。解放后,人们才除去上面的黄土,让这一砖铺标语在渭华大地上重见天日。这句用生命书写的铿锵有力的标语,被誉为镶嵌在渭华大地上的特殊标语,属国家一级革命类文物。

  纪念馆参观结束后,我们又瞻仰了起义纪念塔,沿着台阶去往纪念塔,台阶两旁的山体上栽满了松柏和樱花树,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松柏显得更加翠绿、樱花开的更加鲜艳。它们像是守护在英烈们身旁的卫士,又像是默默的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纪念塔庄严肃穆,俊秀挺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先烈们的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

  在渭华起义烈士纪念塔前,我们举行了庄重的悼念仪式,全体同志默哀,向革命先烈三鞠躬,向烈士敬献了花篮。在鲜红的党旗下,全体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入党初心。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没有经历过战火,没有体验过战争岁月的残酷,尽情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日益富足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此次参观学习,我们不仅仅是去回顾历史,缅怀先烈,更是激励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积极投身到工作生活中,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尽职尽责,开创更美好的未来,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5篇: 渭华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习仲勋陵园和渭华起义纪念馆,去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去纪念为了党的事业奉献终身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

  一转眼,渭华起义的英烈们离开我们已经90年了,回想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他们:许权重、唐澎、刘志丹、刘继增、王泰吉等一大批革命志士,在中国西北打响了对反革命的第一枪,把对敌革命的红旗第一次插在了西北,插在了渭河两岸,秦岭脚下,在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上,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在中国革命的征途上写下了浓重的一页。

  想想90年前那个火红的5月,无数广大劳苦大众,在近300多名在陕中共党员的带领下,在西起渭南、东至潼关,以华县、华阴等5县为方圆的广大渭华地区,一夜之间同时暴动,向盘踞西北的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掀起了永留青史的渭华起义。

  我知道,时光若水,再也回不到从前,曾经那些鲜活的记忆,隔着岁月的河流,只能活生生的站在我们眼前,活在我们的心里,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当我们仰望天空,俯视脚下曾经沁透着烈士们的鲜血的大地时,为渭华起义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的丰功伟绩而自豪时,我们更不能忘记为了改革开放而奋斗终身的那些无产阶级老革命家们。习仲勋同志,是西北革命事业的奠基人,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先行者,而最值得我们当代共产党人学习的是,便是他在改革开放初期主政广东,提出创立经济特区构想,所表现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革命胆略和改革精神。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已完成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要实现新的更大发展,除了坚定地继续走改革之路,别无他途,容不得我们丝毫停顿,也要不得半刻迟缓。通过参观,同志们切身感受到了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时光的河流颠簸起伏,每个人这一辈子都要历经许多事,见过很多人。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淡了,有的人,想着想着就忘了,而有的人却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永世不可忘却,犹如渭华起义中的那一个个先烈们。更犹如改革开放中默默奉献终身的老一辈革命家们。或许世间的事,没有人能说的清?或许一个转身,有的人就是一辈子。可是,当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历史的危机面前迎风破浪,不断开启自己人生的新航程,就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

  时光荏苒,一年又是一年,但他们将永远安放在我们民族奋斗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不可忘却。我相信,那些悄然流逝的无数有名和无名的先辈们,虽已不再回到从前,但他们的事迹他们的故事,定会在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长河中流淌不息,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为党的事业,为国家的事业,为实现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查看更多观后感相关内容,请点击观后感

2020 阳光学习网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182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