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ythhrz.com--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真的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的电影。坐在电影院里,看着银幕上的场景,感觉自己似乎也处在当时那个动-乱的年代,那个极度的炼狱中。我为眼前的人物的痛而痛,为那些放弃离开已经沦陷的南京,继续与日本军做殊死搏斗,哪怕只剩一人,与敌军同归于尽,不惜冲在死亡的前线保护教堂的女学生的中国士兵而感动,为日本军队在南京到处搜抓女学生,对女性如牲畜般地蹂躏,残杀而激愤,为那些逃命的沦落风尘的女子在最后关头挺身而出,代替女学生去参加日本军队所谓的庆功宴而对她们激赏,同时对不能改变当初的历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残酷的历史在自己眼前重现而感到无能为力,并感到深深的无奈和彻骨的辛酸。

有些场景当时真地很有让我嚎啕大哭的冲动,但在电影院里只能忍着,整颗心都是那么沉重和苦涩,回去的路上都不能平复,很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我不知道我哭是为了什么,可能是为了那些惨烈牺牲的战士而哭,可能是为了那些惨遭日本军队杀害和蹂躏的女性哭,也可能是为了中国大陆上曾有过这么深深的炼狱,而当时的中国对此却很无力而哭,同时也有对那些日本军队的军官和士兵一直受的思想教育和绝对的服从而感到深深地悲哀,他们似乎已经丧失了“人之初,性本善”这种人性的基矗

电影最终没有交代那些代替女学生去日本军营的女人最终是如何,只是交代了女学生最后是在外国人的帮助下顺利地逃离了南京。可能那些女人是活着逃出来了,可能是被那些日本军给残杀了,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但我宁愿是前者。

在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觉得我们中国人不能忘了以前的历史,要时常保持戒心,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现在世界上的国家对我国的态度,尤其是日本,我觉得更是不能失了戒心。古人有句话说的真地很好,那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的我们更是需要居安思危。

为是张大导演的名气与“五年磨一剑”的沉淀,和朋友去看了:“金陵十三钗”,这个借名于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而闻名的,实际却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战争人性片,在英文的翻译中只能翻译成“战争之花”,少了很多红楼余韵,这或许是语言翻译的苍白吧?

不过就象每次看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一样,看这个片子的每次感觉就是胸口堵得特别慌,那种无助与痛恨,那种窝囊与颓丧,总是在难过中油然而生对日本人的愤怒。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每当说起日本,虽然政府的一贯宣传口号是一衣带水,友好邻邦,而在民间,却只是痛恨,而抵制日货更会经常出现的原因了,我想这确实与国内的教育有关的。尤其是我本人,也是一个虽然非常喜欢日本产品,佩服于他们的质量与服务,却同时非常痛恨日本人的普通民众。

德国前勃兰特在1970年12月7日,下跪于波兰首都华沙的犹太殉难者纪念碑,1995年6月,统一东西德的历史大功臣科尔在访问以色列时,双膝跪倒在以色列二战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重申国家的歉意。而对比之下,至今日本却从来没有一届政府承认对中国当年的侵略,甚至还在自己的教科书中删除有关的历史,甚至篡改成“进入”南京。

一个不敢承认侵略历史的民族与国家,更不说会反省与后悔当年战争行为对亚洲国家造成的伤害,也难怪包括我在内的中国人对日本人的痛恨了。

回到电影本身,除了窝囊的感觉,就是当年的中国人如此地落后与被动地挨打,武器的极端落后,在坚固地坦克面前,中国-军队能够做的就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前赴后继地精神来面对,可是却不能阻挡侵略者的脚步,第二点是日本人严密地组织纪律性,没有这样一个组织与纪律,一个小小地弹丸之国不可能在中国如入无人之境。

第三点,从这个电影中看到了灵魂的三六九等。。。同样是女性,纯洁的女生在面临贞洁被摧残前准备以跳-楼来反抗,而一向被视为肮脏和下贱的一批妓-女却在这个时候显示了她们高尚的灵魂,以她们的舍生取义,以胸口藏利刃来面对即将到来的人性灭亡。

不禁想到高中时代学过的课文:“羊脂球”,类似的故事,看来不光在中国,即使在法国这样一个号称浪漫之国,同样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就是象妓-女这样的不纯洁的身体和经历只有通过为纯洁的身体和经历牺牲她们的生命才能得到升华。


查看更多观后感相关内容,请点击观后感

2020 阳光学习网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182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