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ythhrz.com--政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作出的总体部署,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深刻领会其对于建设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要全面理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全局来把握每一方面建设的丰富内涵,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关键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

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要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意义 [篇2]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从容应对国内外各种突发事件,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刻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位一体”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使中国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追求和目标。但能否顺利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不仅取决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取决于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思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我们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布局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实状况,提出了在建设好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必须毫不放松建设精神文明,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如邓-小-平1983年所言:“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1989年政治风波发生以前,针对一段时间以来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轻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邓-小-平在总结10年改革开放的得失和经验时,曾语重心长的说过一段话:“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任何社会形态,都是一定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只有首先从两个文明建设的统一上考虑问题,才能形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完整纲领,使社会主义社会得到全面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复杂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功能和作用,有效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不失时机地提出政治文明问题,明确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力图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自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命题后,随着全党和全社会对科学发展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依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内涵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有了新的思考,明确把社会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搞好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归宿,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体现,也是一切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的层面、还是在实践的层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

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未能实现根本转变,在经济发展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条件下,资源和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受到严重困扰和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削弱。如果不从根本上扭转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一不利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都会受到重大影响。党的从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进一步扩展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位置,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更加完善,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要我们能够坚定不移地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就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就能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位一体”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实践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在“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必须完成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迈进。中国共-产-党从自己建立的第一天开始,就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是党始终能够引领时代潮流、永葆青春的根本。建党90多年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它既植根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始终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忧人民之忧。正因为如此,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深刻指出:我们党“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党的报告也明确要求:“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为改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状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一穷二白”的具体国情以及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认识上一度出现的偏差,改革开放以前,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各种权益保障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按照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和经济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思想,到1995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提前达到原定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到2000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7858元,与1980年的463元相比,翻了许多番。从整体上看,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较为彻底的解决并初步实现了小康。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对自己的生活愿景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期盼能从初步的小康建设成为全面的小康,期盼经济能更快发展,民-主法制能更加健全,科技教育能更加进步,精神文化能更加繁荣,社会能更加和-谐,环境能更加优美,生活能更加殷实,国际地位能更加提高,国际影响力能更加扩大。正是人民群众的这些新期盼和新要求,内在地驱动着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持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不仅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较为全面地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要,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意义 [篇3]

党的报告全面勾画和部署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科学发展观在我们党执政实践中的不断深化与拓展。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在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求的基础上,适应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管理社会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要求,为人民群众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五个方面的相互协调是“五位一体”的应有之义,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五大建设,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新选择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社会正在跨入生态文明时代。众所周知,工业革命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解放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关注的大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或中期,亦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当务之急是如何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加紧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何进行总体布局这一重大战略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同志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 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思想,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深刻揭示了政治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这就形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明确定位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将其写进了修改后的党章,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 “三位一体”扩展为 “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提出推进四大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已经蕴含着“五位一体”的格局的形成。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党的报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可见,“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对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四、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

党的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核心,是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主旨,从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和文化权利的高度,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的具体化。党的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即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以民生为重点;在生态建设方面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既包括建设的规划、又包括改革的规划,既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又有实现目标任务的方法和途径,是我们党未来几年治国理政的路线图。

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党的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它将引领我们在未来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并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五位一体”表明我们建成的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良好的目标,更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标。这一新的更高要求,使“全面建成”的内容更加完备,特点更加鲜明,描述更加具体,蓝图更加清晰。按照这一新的更高要求努力奋斗,迎接我们的必将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


查看更多政策改革相关内容,请点击政策改革

2020 阳光学习网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18206号-1